欢迎访问中医药文化网官方网站!
 首页>>专家顾问

丝路发现:马丑子的坛坛罐罐

2022-12-09 浏览:1655

文/高凯  

       在天水市张家川县,由“羊皮贩子”而成为收藏达人的马丑子,的确是一个乡土文化名人,这些年来,保护天水古陶文化成了人们对他最深刻的印象。

        一天早上,马丑子带我去吃牛肉泡馍,从他的云鼎陶陈列馆到牛肉馆不到两公里的街道上,饭前饭后过去过来两趟,我们迎面碰见的人他似乎都认识,不是他主动跟人打招呼,就是别人远远地同他打招呼;即使是在食客稀落的牛肉馆里,他在窗口付钱的当儿也碰巧遇见一个熟人,寒暄之后当然额外多请了一碗。通过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泡馍,我看见了一个“田野工作者”在乡土中的姿态和根基。

       位于县城闹市区的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云鼎陶文化陈列馆,馆藏有上自远古下至明清以来的六百多种文物四万多件,不仅是坛坛罐罐,来自乡土的历史物什应有尽有,分门别类展示在一个八百多平方米的多重空间里,堪称包罗万象。参观者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一个时空博物馆,形形色色记忆似的古董汇聚成一幅幅浩瀚的历史景象,令人惊叹不已。但是,因为数量多而展馆小,其形态已经不是展示,而是真真实实地堆砌存放。其中,光国家一级文物就有50件,国家二、三级文物更是满馆都是。目前,他收集的这些物件都在陈列馆中进行展示,除县城两个外,天水的一些博物馆中也有陈展,这些形成了天水远近闻名的一大“历史再现”景观。坐落在天水师范学院的陈列馆,扩大了藏品的文化实用价值,这点让他感到自豪,他不但担任了馆长,还被聘请为该校兼职教授,每年定期为大学生传授和其藏品相关的历史知识。

 微信图片_20221209142627.jpg

       马丑子原名叫马安军,是上小学时爹妈起的名字,但不知为何没有叫出去,倒是小名丑子从小到大叫响了,他索性就叫起了马丑子,以至于后来还登上身份证,成了他的正名。马丑子从来不嫌自己的名字丑。有人问他为什么叫丑子,爱开玩笑的马丑子调侃说:“我几个老哥都很厉害,你们都知道,但却没有见过。”别人以为他真有几个厉害的老哥,正想听他介绍,他却话锋一转:“我的老哥是孔子、老子、墨子和韩非子,如此而已。”在这几位古代圣贤面前,马丑子当然不是轻狂,而是发自骨头里的一种爱戴和尊崇。

       至于“羊皮贩子”这个外号,则是马丑子自己实践所得,而且是他亲自给自己命名。马丑子当了17年的“羊皮贩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上初二的马丑子,跟上村里的大人出门走村串户收羊皮。贩羊皮是回族的传统营生,聪明伶俐而又能吃苦耐劳的马丑子很好地继承了这一传统。贩羊皮,手里必须先拥有羊皮,一路收进来,而后转手卖出,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那时候,一张好一点的羊皮,只能挣两三元钱。第一次收羊皮,马丑子跟着大人从家乡马关乡徒步走到了庄浪县朱店镇,深切感受了一次“千里迢迢”的远行。那天,他出门身上揣了借来的10元钱,一天下来总算收了四五张羊皮,但因为皮毛品质不佳,转手之后只挣了五元。对于这“第一桶金”,马丑子很兴奋,一沓零零碎碎的五元钱,被他攥在手里捏出了汗渍。羊皮都散落在家家户户,要把一张张羊皮收到手里,必须一路不停地吆喝,把人叫出来才能把羊皮叫出来。一声拉得长长的“收——羊皮——啦”,似乎成了“羊皮贩子”不停变着腔调哼唱的“歌谣”。一开始,马丑子很害羞,喊不出声,喊着喊着不但习惯了,还很有自己的风格。有时候,出门迎接“羊皮贩子”的还不是人,乡村家家几乎都习惯养狗,一听见“羊皮贩子”吆喝,就会有狗先叫,一只一叫满村的狗都会叫。收羊皮非常辛苦,翻山越岭不说,不停地吆喝不说,吃喝顾不上的情况天天都有。庆幸的是,收羊皮只是他的生计,他的爱好是从小养成的看书和写作,而后者竟然成了他抒发生活感悟的渠道。其间,马丑子的散文处女作《羊皮贩子》在《天水日报》文学副刊上发表,“羊皮贩子”正式成为他的外号。  

微信图片_20221209142617.jpg

       经年累月的吆喝,终于使得他苦尽甘来。从徒步走村串户,到骑自行车走州过县;从跟着别人在当地收购转卖,再到跨省大宗皮货制售,马丑子走出了自己的天地,足迹遍布甘肃、青海、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和广东等地。手里有了钱,马丑子就不愿再当“羊皮贩子”。直通心灵的文学滋养,让马丑子无意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文物天地。1991年冬天,他在青海省西宁市花二百元钱购得一件彩陶,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引发了马丑子浓厚的兴趣,开始了自己的文物收藏,直到具备了建馆规模。从此,他继续走村串户,但不再青睐羊皮,而是紧盯遗落在民间的历史宝贝,只要是旧东西,他都一律收入怀中。为了守住并展示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财富,他自然而然转向文化产业和文化公益事业,逐步形成了自己一个文化与文物互动互补的文物收藏、管理和利用的“马丑子模式”。起初,他创办了张家川县第一个文化传媒公司,然后又策划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自己投资主办的文学笔会——关山文学笔会,迄今已经举办五届。

微信图片_20221209142608.jpg

        与一些“以贩养贩”的收藏者不同,马丑子收来的文物从不卖钱,用他的话说就是“只进不出”。马丑子不是不爱钱或者不需要钱,而是太爱惜那些古董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活宝”,而那些坛坛罐罐俨然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谁想买一件他都舍不得出手。前些年,资金最艰难的时候,南方有人要高价整体收购他的陈列馆,他咬紧牙关没有吐一个卖字。人世上,任何人的任何坛坛罐罐到最后都是带不走的,旧时光会传给新时光,总是在时光里流传。马丑子已届花甲之年,其“田野拾遗”家业必然需要薪火相传,而四个儿子无疑都是其衣钵的继承者,个个平时都争相帮衬着父亲。离开县城时,马丑子执意派老二马鹏翔开车送我到车站。路上我问他儿子,如果将来父亲把这些坛坛罐罐传给你们兄弟,你们会怎么做?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要好好守住呀!”闻之,我为马丑子感到欣慰和骄傲。  

        现如今,马丑子的云鼎陶文化系列陈列馆,已经成为天水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之一,前往当地旅游的外地人都不会轻易绕过去,而马丑子和他的那些坛坛罐罐的故事则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工作委员会 主办:中医药文化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0349号,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邮箱1970784057@qq.com 本网法律顾问:肖士广 18601291766、张宏亮 13810401717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动感青春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4979号-1